設計師兼CEO? 洪裕鈞教您如何辦到!

設計師兼CEO? 洪裕鈞教您如何辦到!

「產品設計的重點是功能,而非造型。」從台灣愛比科技執行長洪裕鈞奉為圭臬的這句話,不難看出他並非典型的新創公司執行長。身為執行長以及「設計大頭」(Big Head of Design),洪裕鈞長年累積的經驗,使他能夠完美地兼顧領導與創作兩種身分,在造型與功能之間,替愛比科技的產品找到合適的平衡點。或許你認為要在科技業闖蕩,非得工程師出身才行;但是洪裕鈞的設計師背景,絲毫沒有成為他在科技業成功的絆腳石。

Read More

身先士卒、調整策略、多多運動:投資家黃紹麟給台灣新創業者的建議

身先士卒、調整策略、多多運動:投資家黃紹麟給台灣新創業者的建議

對於黃紹麟而言,科技產業並不陌生。曾經在阿里巴巴支付寶與台灣大哥大等企業擔任管理職位,他個人的職業生涯,可說追尋著亞洲網路與電信產業的成長腳步。這些日子以來,黃紹麟把眼光放在蓬勃發展的新創圈,最近創辦了「換日線資本」(International Date Line Capital),專門首次投資中國的創業家。

Read More

來自台灣的黃氏兄弟 首部曲:顛覆「台灣製造」印象

matt-wayne-huang-armorize.jpg

若說黃耀文與黄耀明這對兄弟檔,早在念完小學的時候就已踏上創業之路,其實一點也不為過。在那個年代,除非自己設計程式,否則電腦沒有多大的用處。即使在那樣的年代,他們已經用當時鮑率(Baud)可達300的數據機上網,因此很早就對網路有所認識。

兩兄弟在美國念小學的時候,已成為黃耀文口中所講的「阿宅一族」,也就是那些會彈奏樂器、參加數學社、喜歡寫程式的亞裔學童。身為哥哥的黃耀文特別擅長寫程式,但是他的天賦並未立刻獲得認可。參加中等學校科展時,他自己寫了一支3D繪圖引擎,但卻沒有人相信他是自己做的。然而,他的能力卻是貨真價實的。不久之後,黃耀文的興趣便拓展到電腦病毒、惡意軟體,以及駭客攻擊。

弟弟黄耀明也從小就接觸電腦與程式,但是當兩兄弟回台灣念中學後,便各自選擇了不同的求學之路。黄耀明最終又回到美國,並在史丹福大學完成了MBA學位;黃耀文則選擇留在台灣,取得博士學位,並成為當時新興領域「網路安全」的程式設計菁英。

超越「台灣製造」之路

遺憾的是,台灣當時沒什麼職缺,適合像黃耀文這樣優秀的程式設計師。在那個年代,台灣大量的工程師只有一個選擇,便是進硬體製造業。然而,黃耀文認為,台灣科技產業終究免不了需要改頭換面。

「我在念研究所的時候,Google出現了。你可以預見,軟體公司將會非常有搞頭。」黃耀文回憶說。正因如此,他說:「無論台灣硬體製造業規模多大、多成功,我從來就不想走硬體製造這條路。因此,我當時可說是無路可走。」

無論如何,當時他必須要去當兵了。所幸,國防役讓這些優秀的年輕人有另類選擇。「我想說,好吧,與其拿槍桿待在部隊兩年,我寧可坐四年的辦公室。因此,我選擇到中研院服國防役。我在那裡持續學習並從事軟體相關研究。」黃耀文的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,並受邀到國際研討會演講。

跨太平洋兩岸創業

在這段期間,雖然黃家兩兄弟相隔太平洋兩岸,但是卻常常保持聯繫,一起討論兩人未來生活的方向。黄耀明比較有財務頭腦,他質疑哥哥選擇每個月三萬三的軍中待遇,卻摒棄台灣硬體大廠所提供的穩定而優渥的工作。經過一番討論,兩人逐漸撥雲見日:黃耀文的網路安全專長,加上黄耀明的企業頭腦,正是一起創業的最佳拍檔。因此,「阿碼科技」就此誕生了。

阿碼科技向世人證明,「台灣製造」也可以自豪地出產非硬體產品。阿碼科技當時的網路安全技術獨步全球,無論國內外都無可匹敵,但是黃氏兄弟深知,必須鎖定美國市場,才有發展潛力。因此,兩兄弟面臨的挑戰,便是如何證明台灣可以超越代工製造,成功地設計一款能夠迎合美國市場的企業軟體。

huang-wayne-matt-armorize-taiwan-startup-stadium.jpg

然而,天不從人願。雖然他們擁有產品與團隊,但是卻無法說服台灣投資人相信他們的願景,使得公司一度陷入關門危機之中。公司財務困窘的情況,不僅兩位創辦人付不出自己的薪水、房租,甚至再過不了幾天,連員工的薪水都要發不出來了。

美國的投資人也意興闌珊。不過,黃氏兄弟始終不放棄,最終在矽谷獲得了第一筆資金的挹注。(這筆資金來自美國的華裔投資人。既使阿碼科技今日早已一飛衝天,但是兩兄弟仍難忘懷這份雪中送炭的溫情。) 後來的故事,誠如他們所言,大家都知道了。

2013年,黃家兩兄弟已經成功證明,來自台灣的公司也可以服務美國的企業客戶。後來,阿碼科技被美國公司Proofpoint收購,該公司於2012年首次公開發行。時至今日,阿碼科技的網路安全產品仍是Proofpoint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,而黃耀文與黃耀明則在該公司分別擔任工程副總與產品管理副總。兩兄弟仍信守對家鄉台灣的承諾,因此該公司的IT基礎設施仍根留台灣,核心研發團隊則位於台北的南港軟體園區。

發揮影響力

這些日子以來,除了指導新創團隊、大力鼓吹台灣的創新活動之外,他們也努力把台灣的新創圈提升到更高的層次。在下一篇文章中,我們將為您介紹黃氏兄弟如何與美國的華裔投資人合作,一起投資台灣的年輕新創團隊;同時,我們也將為您介紹一個即將於10月首度在台舉辦,全新的國際性新創盛會─MOSA─以及黃耀文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。敬請期待!

創業家的故事: 台灣電商教父-何英圻Steven Ho

 創業家的故事: 台灣電商教父-何英圻Steven Ho

何英圻先後把兩間創立的公司賣給國外大廠eBay與雅虎奇摩,之後雅虎奇摩延攬了他擔任電子商務事業群總經理,並在任職期間將事業群總業績(GMV)提升至500億新台幣。已在一流企業有如此傑出表現的何英圻,是什麼原因讓他再次重燃創業魂?透過TSS專訪,讓大家回顧台灣電商教父何英圻創業的歷程

Read More

創業家的故事:台灣式社群的美好年代-無名小站


就許多方面而言,簡志宇(Wretch Chien)可說是當今台灣青年創業家的典型。身為工程師的他,打造了一個或許對同學或朋友有用的產品,然後借助眾人之力,把該產品變成一樁生意。在此過程中,他碰到了所有創業家都會遇到的難題,包含管理面、財務面、甚至法律面等,直到最後將該一手創辦的事業賣給科技大廠雅虎。

從創業到被併購,簡志宇的故事在新創圈中聽來或許稀鬆平常,但特別的是,他創業的年代還沒有臉書 (Facebook),優步(Uber),Apple Watch,以及專門推薦App的網站Product Hunt。事實上,他早在1999年以第一次創業,至今已超過15年。

在20世紀即將邁入尾聲之際,簡志宇仍就讀於以男性為主的交通大學。當時他不過是個初試啼聲的駭客,在校園內架設了他的第一個論壇「無名BBS」,該論壇在交大的程式設計師圈子中頗受歡迎。2003年,他就讀碩士班時,為了讓該站台更為穩定,他與幾名同學合作,替無名BBS加入了幾項功能。簡志宇回憶說,在當時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,因為當時還沒有亞馬遜雲端運算(AWS)之類的服務,所以這批才華洋溢的年輕工程師只得花費大量時間,打造他們自己的雲端技術,以因應日益增長的平台流量。

然而,究竟是甚麼原因,讓這個原本只是科技宅男常逛的BBS,搖身一變成為台灣歷史上最有名的網站呢?簡志宇認為,主要歸功於數位相片的爆炸性成長,以及另一個說來諷刺的因素――女性的影響力。當時,簡志宇的同學們開始交女朋友,而這些女生十分推崇部落格的功能,因為她們可以同時上傳相片並撰文與朋友分享。在當時,即使美國也沒有這樣的無縫連結服務;你必須分別申請一個Blogger帳號與Flickr帳號。

慢慢地,女性網友逐漸成為「無名小站」(Wretch.cc)的核心用戶,促使無名小站一炮而紅,成為台灣最成功的部落格;同時,默默無名的簡志宇也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。

從研究室到會議室

隨著無名小站打開知名度,更多的要求接踵而至。簡志宇最終選擇暫時休學,全力經營剛起步的事業。他給自己一年時間,決定若不成功便重回學校完成學業。當然,對於放棄學業,轉而當個全職創業家的決定,他非常希望獲得家人的支持。「我準備了好久才敢去跟媽媽談。」簡志宇說道。

最終證明,他的憂心是多餘的。「我媽竟非常支持我,讓我有點驚訝。」簡媽媽對他說:「我懂你的意思。你應該要試試。」他當時並不知道,原來自己是在追尋父親的腳步。簡爸爸雖然在簡志宇還小的時候就過世了,但是他也是一名創業家;因此對於簡媽媽而言,看到兒子踏上創業一途,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。

初生之犢的奮鬥

身為毫無經驗的公司創辦人,簡志宇必須在短時間內大量學習。此外,剛成立的公司也需要資金才能繼續營運成長。當時的投資人多半剛歷經90年代的網路泡沫衝擊,因此對於網路公司興趣缺缺。更糟的是,簡志宇自己也承認,他當時並未處於尋求資金的絕佳狀態。

他說,「回到10年前,若我自己是一名投資人,我恐怕都不會想投資。我當時不懂法律、不懂會計,更不懂雲端。」雖然他很感謝同儕優秀工程師們的協助,但是他仍然必須有能力向投資人解釋自己的事業。因此,他雇用了會計師與法律顧問,並對他們說:「對於會計、法律我連個屁也不懂,但是我覺得有必要搞懂。」在會計師與法律顧問的指導與諮詢下,簡志宇逐漸練就一名成功CEO所需的能力。

簡志宇的所有努力,終於對他自己以及整個團隊帶來回報。當無名小站於2007年被雅虎收購時,該網站每月的瀏覽頁面數量高達60億,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網路公司。尤有甚者,在被收購之後,簡志宇除了前往矽谷加入雅虎的管理團隊之外,更得以在史丹福大學取得MBA學位。

今日,簡志宇身為楊致遠旗下AME Cloud Ventures的一員,常常幫助許多創業家逐夢。目前他也是台灣新創競技場的「創業家大聯盟學長姐計畫」學長之一。他從自己的創業經驗中淬煉了大量知識,因此十分珍惜這個機會,能夠鼓舞提攜後進創業家,做他們的學長以及投資人。簡志宇給予創業家的幾點建議:

學英文不只是語言技巧
很多人不知道,當無名小站被雅虎收購時,英文是簡志宇尚未精通的能力之一。在與雅虎的收購會談中,他的財務顧問得兼當口譯人員。簡志宇解釋說,當他加入雅虎並搬到矽谷之後,他才能夠真正流利地講英文。然而,他需要精通的不只是英文,還必須熟稔雅虎的「企業語言」以及美國的「文化語言」。他說,溝通不僅僅是語言,像是卡通《酷蓋家庭》(Family Guy)以及在酒吧裡玩啤酒乒乓(Beer Pong)的夜晚,都幫助他更融入矽谷的新創圈。

熱情是新創事業成功的關鍵
簡志宇強調,創業不能只是因為趕流行,必須要有正確的動機。他說,很多創業家對創業故事抱著浪漫的憧憬,全然不知自己將要面對的挑戰。「無論外在環境多麼惡劣,他們都必須有堅持下去的動力,因為他們熱愛所做的事,擁有無比熱情。你不能只是說:我想要創業,然後找到某個點子。你必須熱愛那個點子,準備把接下來三到五年的時間都投入該點子。」

犯錯不是問題,問題是不犯錯
「我堅信犯錯是新創事業的優勢。」簡志宇指出,公司規模越大,犯錯的空間越小。因此,新創事業應該利用公司規模尚小的優勢,盡可能嘗試錯誤。「犯錯是寶貴的,是創建事業甚至產業的必要條件。若是你能有效率地嘗試錯誤,並能及早發現錯誤,就能夠轉化為你的優勢。」

臉書創辦人馬克•祖克柏(Mark Zuckerberg)的創業故事與簡志宇有幾分雷同――從學校宿舍開始、打造出一個給同學使用的產品、休學追尋自己的夢想。當被問到與祖克柏的相似處時,簡志宇打趣地說:「那根本就是我的故事嘛!唯一的差別是,我來自台灣。」

話鋒一轉,簡志宇說,創業家不應該被地理區域所束縛。每一個地方都有優劣勢,但是傑出的創業家知道,如何轉化優劣勢成為自己的助力。他說:「來到矽谷之後,我才知道為何真正優秀的創業家能脫穎而出。因為他們努力讓自己好還要更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