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新創競技場TSS 接下國發會國際創業園區計畫後,5月即成軍一年,積極幫助台灣新創公司往海外市場擴張,經過近一年的調整,2016年將鎖定兩大方向,包括如何幫台灣新創公司走海外,以及串連接地資源。
首先,幫助台灣新創公司走向海外,分別推出三個計畫,包括TSS Roadshow巡迴說明會、免費會員計畫TSS Startup Lineup及給更早期新創公司的國際加速器計畫TSS 42 Beta Accelerator。其次,TSS也積極串連美國、歐洲、東南亞的加速器或政府單位,希望能提供海外的接地服務。
此外,TSS近期將搬到三創園區,位於松江南京站的籌備處將進行整修,待9月重新開幕,11樓將可提供40-50個位置供42計畫的20個新創團隊使用。而原先進駐TSS的新創團隊將會辦到三創園區的10樓。
回顧TSS在2015年的成果,有75個全球化團隊參加3天到三週的計畫,4個團隊獲得50萬到150萬美元6個團隊入選全球加速器、15個團隊到香港、新加坡、京都和舊金山參加科技會議,一共有40篇媒體報導新創團隊的產品。
(圖說:TSS對新創團隊說明2016年的三大計畫。圖片來源:郭芝榕攝影。)
42天加速計畫,驗證商業模式可行性
台灣新創競爭場執行長黃蕙雯指出,有意進軍海外市場的新創公司約有150個左右,去年協助新創團隊前進國外加速器、參加國際創業比賽等等,不過,「我們發現,真的準備好往海外市場擴張的新創團隊還是少數,團隊普遍缺乏市場導向的概念。
黃蕙雯說,台灣新創團隊的技術能力普遍很強,要做出產品不是問題,然而,大部分的創業者不了解要如何做市場驗證,也許做15個功能,但是說不出哪一個才是打中使用者最強的功能。但要往海外發展的團隊,除了已有產品,還必須開始營運,並驗證產品是市場所需要的。
「新創團隊要走向海外,要在產品設計時就提早開始思考國際化!」黃蕙雯指出,初早期新創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模式有待開發,也需要再建立營運模式,驗證商業模式的可行性。所以鎖定天使、Pre A輪以前、才剛推出測試版產品的新創團隊,推出為期42天的創業加速計畫TSS 42 Beta Accelerator。
取名為42,名字有其淵源,是取自英國作家亞當斯所寫的科幻小說《銀河便車指南The Hitchhiker’s Guide to the Galaxy》,小說裡打造未來的科技,花了百萬年時間,發現生命、宇宙的終極答案就是42,「這也是新創的答案!」TSS計畫及品牌發展負責人韓荷麗說。
(圖說:TSS 42 Beta Accelerator六週計畫所提供的資源。圖片來源:郭芝榕攝影。)
42計畫第一批將選出20個新創團隊,Product-Market Fit(產品市場定位)、學習如何測試想法、建造市場計畫、如何了解客戶、如何跟國際科技媒體說話、如何有效跟創投簡報、執行長領導訓練(健康問題、壓力管理、團隊問題),還能使用TSS提供的共同工作空間,六週計畫的最後一天會有跟創投和媒體發表的Demo Day。
另外,也將推動「免費會員計畫TSS Startup Lineup」,提供資源給台灣新創公司,包括合作夥伴提供的免費雲端資源、創業活動、職缺刊登、會員限定的講者交流、線上秘密社團交流等等。
計畫條件為台灣科技新創,至少要有研發團隊在台灣、要有一個共同創辦人是台灣人,已經有可以展示、有國際潛力的產品,不能只是聚焦台灣市場。這個計畫是免費參加,不過,創辦人要同意每季更新公司的近況,讓TSS可以進一步協助。
TSS Roadshow巡迴說明會,9日正式從台北出發,在兩週內會串連新竹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、桃園各城市的育成中心,提供更多新創資源。合作夥伴包括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、逢甲大學創新育成中心、C-Hub成大創意基地、INBetween International、TYCommander青創指揮部。